彼岸归人

三国曹魏粉曹荀本命!别在我这里说曹老板是渣男!
圈地自萌产粮自喂口味刁钻
不擅社交媒体有事私信即可

曹荀同人创作新手教程(又名教你如何开脑洞)第一课:曹荀的第一次见面究竟是在哪里?

曹荀同人创作新手教程(又名教你如何开脑洞)第一课:

——曹荀的第一次见面究竟是在哪里?

我明白,有些小伙伴其实是有一颗产出的心的,只不过是因为历史同人独特的局限性,导致难以下笔。

常见的问题有:

1、我觉得好萌好萌啊!但是我只知道一句荀彧离开袁绍投靠了曹操,那时候曹操在哪儿?在干嘛?时间地点人物我都一片空白肿么写——诊断:史料匮乏

2、我觉得好萌好萌!但是写来写去不过是曹操跑出来说“吾之子房”,人家都写了一千八百遍了,我词穷根本翻不出来花儿啊———诊断:史料不足开不起脑洞

3、我觉得好萌好萌啊!我觉得曹操和荀彧肯定是在洛阳就勾搭上了!然而我胆小不敢动笔,怕写出来有历史硬伤好难受——诊断:史料跟不上脑洞

4、我是个很狗血的人,我好想写英雄救美啦替我挡箭啦同生共死啦各种狗血梗,然而历史同人耶我不敢乱YY就怕OOC——诊断:史料运用不灵活

所以我来教大家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地开脑洞,历史帝求轻拍!我们的目标是——只要没有金刚锤打脸的地方都可以开脑洞!(大雾)

课程目标:

1、事件大致框架,搞清楚不能乱歪的金刚锤究竟在哪儿

2、以及,在此基础上深刻挖掘脑洞可以开在什么地方

课程开始。

曹荀这一CP,有着丰富的史料积累,这两个人在同时期正史野史边角料中的记载都足够的充分,这当然是一件有好有坏的事情。坏处就是创作随意度低,写起来一点儿都不自由。但是好处就是单单对着史料就能开出来很多很多的脑洞,可以运用的剧情很多,完全可以创作出各种各样李菊福的历史向作品来——就我个人而言,由于萌着史向CP,再怎么短的史向同人作品看完后的满足程度也超过精彩的长篇架空AU文,毕竟架空之后就很难说服我自己那依然是我爱的两个人了。

因此,我还是提倡史向作品,然而大家对“史向”千篇一律的理解使得同人文相似度很高。其实曹荀创作的空间绝对不仅仅是空食盒啊!我这就带着大家慢慢开脑洞,抛砖引玉,培育更多产出的温床。

今天我们首先来研究一下曹荀究竟是怎么相遇的。曹荀的相遇其实是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我想所有人都想过,荀彧为什么会选择曹操?用一句“荀彧有识人之明,欣赏曹操当时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可以解决,但是想要有脑洞,必须得深挖。

首先,先科普基础知识。

【彧度绍终不能成大事,时太祖为奋武将军,在东郡,初平二年,彧去绍从太祖。太祖大悦曰:“吾之子房也。”】

什么叫金刚锤?就是铁板钉钉的事实,如果你想要写一篇严肃认真考据详细的文章的话一定要注意。

1、荀彧离开袁绍投奔曹操。如果你写他不是从袁绍那里跳槽的而是从公孙瓒手下跑的,一定得给个合理的解释。

2、曹操为奋武将军,在东郡,时间是初平二年。这几点其实将荀彧投曹操的时间限制得非常精细了,我们容后再谈。

现在,我们需要补充背景知识了。

一、荀彧为什么会在袁绍手下?

非常简单而答案明确。【会冀州牧同郡韩馥遣骑迎之,莫有随者,彧独将宗族至冀州。而袁绍已夺馥位,待彧以上宾之礼。】

这里要注意的是,“而袁绍已夺馥位”清晰地指名了时间。荀彧接到韩馥的邀请而出发,但是到了冀州的时候,冀州已经易主了,这个时间短暂而精确,因为【初平二年秋七月,袁绍胁韩馥,取冀州。】

因此荀彧是七月前出发的,从颍川到冀州,中间发生了袁绍夺冀州一事,荀彧就这么自投罗网进了袁营。在这件事情里,可以看出来荀彧之于袁绍完全是始料未及、没有个人选择在其中的意外事件,因此我们依然可以相信,荀彧从来就没有看上过袁绍,进了袁营纯因倒霉。因此他也毫不犹豫地很快就走了。

二、曹操不是东郡太守吗?当时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这个问题我们含糊一点当然可以不考虑,但是搞清楚才能“手中有料心里不慌”嘛。

首先,曹操起兵之后,反董卓联盟的时候就是奋武将军。反董卓联盟失败后,曹操去了河内,然后黑山贼入侵东郡,曹操受命去东郡剿灭黑山贼,仗打得不错,被袁绍封了东郡太守。

【黑山贼于毒、白绕、眭固等十馀万众略魏郡、东郡,王肱不能御,太祖引兵入东郡,击白绕于濮阳,破之。袁绍因表太祖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

因此荀彧投曹操的时候,曹操在东郡但是还是奋武将军,这个时间就同样精确了。

黑山贼,就是张燕的手下,当时盘踞上党河内一带,势力大的时候就入侵了兖州。东郡太守本来是桥瑁,兖州太守刘岱跟他关系太差,就把他给杀了,任命了自己人王肱当这个东郡太守。陈留、东郡这些都是兖州治下的郡啊童鞋们。

袁绍派曹操跑到兖州去讨伐黑山贼,并把曹操任命为东郡太守,其实就是跟刘岱抢地盘。虽然东郡是兖州的地盘,但是奈何他自己任命的太守太不争气,曹操这个“友军”就这么代表袁绍把东郡给占了。

那么曹操当上太守这个时间是什么时候呢?虽然没有准确日期,但是可以根据上下文(……)得出,这个时间应该是初平二年七月到初平二年年底之间。

为什么不能更早?废话早于七月袁绍还没有得冀州,荀彧怎么奔曹操呢?而曹操得封太守是他在濮阳跟黑山贼打了一仗之后,但是等到初平三年初的时候,黑山贼攻打曹操的东武阳,也就是曹操这个东郡太守的治所,这明显已经是另一场战斗了。

其实考虑到荀彧离开袁绍肯定不是七月一到就走了,怎么也得八月吧,因此这个故事应该是荀彧在8~12月之间来到了东郡,总的来说根本没有在袁绍手下待几天。当时曹操应该正在濮阳打仗,身份还是奋武将军。

所以你要写“白雪红梅,掩映着初见的面如冠玉的年轻人”就是妥妥的,“秋风飒飒,落叶满地,天气已有几分寒意”也是妥妥的~当然要是没有强迫症的话随便写也无所谓,并没有什么人会这么无聊抓这个的。

背景明白了之后,就到了可以寻找脑洞的时间了。

其实很明显,这段故事一切都非常详细而清晰,唯一的主观臆断部分就在于荀彧投曹操的原因!

荀彧为什么会投曹操?这个当时还没有地盘(还不是太守)、袁绍的属下、兵微将寡、毫不起眼的一小路军队?

对于同人来说,如果你的重点不在于前面,这里完全可以处理成荀彧听闻了曹操很多事迹,断定他很有前途就可以了。但是我今天是来教大家怎么开脑洞的嘛~现在我要开始借题发挥了!

我们可以认为,荀彧之前可能是认识/接触过曹操的,因此才会如此确定而义无反顾。让我们把两个人人生履历的时间线都往前无限推演,来寻找可能的交集部分吧!

1、假定他们童年认识。

这个属于纯脑洞,不在本次研究之内。我能帮你的就是当时曹操祖父为宦官,全家都是权贵当朝为官的,而荀家因为党锢并没有人出仕,属于有名气的清流。如果你打算这么写,不要写曹家和荀家是同僚就可以了。另外请注意年龄差。

2、曹操讨黄巾的时候,我们看到了第一个熟悉的字眼。【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颍川啊!这么熟悉的字眼你们还不知道该怎么开脑洞吗!

好吧,为了脑洞的合理性我必须告诉你们,虽然曹操去了颍川讨伐黄巾,但是他与黄巾交战的地方在颍川长社,荀彧的家乡是颍川颍阴。虽然也不算是很远,但是毕竟是两个地方,可以理解成现在同省内两个并不相邻的市。

但如果我们很明白地知道了这一点,创作就会变得容易。不就是长社吗?我们有一万种方式把荀彧弄到那儿去啊。

比如,荀彧不是长社人,钟繇是啊!

比如,热血青年仗义相助跑过去当志愿者?

比如,莫名的原因恰好跑过去然后一不小心被兵乱困住了?

不管是说曹操剿匪遇到困难得到了一个聪明的青年帮助,还是荀彧被困战场意外被曹操英雄救美都是完全OK的。

啊,那个时候荀彧21岁。

3、第三个常用且顺理成章的推测相遇时间,就是相遇于洛阳了。这个需要好好说一说,因为这里已经有重要情节发生了。

此处常常会牵扯到的著名情节有:曹操刺董;反董联盟;荀彧举孝廉与弃官;荀攸刺董下狱。

以上我们需要一一辨析。

曹操能不能和荀彧相遇于洛阳,最最最不能扭的实锤是,【冬十二月,始起兵於己吾,是岁中平六年也。】意思就是说,最最最晚到中平六年,也就是189年12月,曹操人必须在己吾而且已经起兵了。

那么曹操刺董的情节必须发生在这之前几个月中。

【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

我们可以看到,曹操刺董应该发生在董卓废掉刘辨、立刘协为献帝之后。

那么这个时间是什么时候呢?

【九月甲戌,即皇帝位,年九岁。】这个时间就太准了,不仅有年月还有日。也就是189年9月,刘协登基。

也就是说,曹操逃离洛阳在189年9月到12月之间,不过算上他逃走起兵筹备的时间,最晚10月,他差不多就得走了。

然后我们来看看荀彧那时候在干什么。【永汉元年,举孝廉,拜守宫令。】这个是荀彧的第一条有时间的记载。看似只有年份太宽泛,但是【永汉】它不是一个平常的年号啊!

前面提到了曹操起兵的中平六年是189年,糊涂的小朋友这里就会搞混,不明白曹操和荀彧是不是同时在洛阳。记住!永汉元年就是中平六年!这是同一年发生的事情!都是公元189年!

而且陈寿用了永汉而不是中平的年号,清晰地连月份都告诉了我们,因为永汉年仅仅存在了三个月,也就是说所谓永汉元年,在历史上仅仅指189年9月到189年12月这三个月!

曹操逃离洛阳,在189年9月到12月。

荀彧进洛阳,在189年9月到12月。

嘿~嘿~嘿~

不闹,我们严肃认真地研究一下这件事情。

首先,董卓之乱这件事影响了整个三国,不可谓不重大。单看曹荀的话,他们的人生都在这里发生了偏转。曹操大家都知道,本来当官当得好好的,这时候跑了,回去就起了兵,开始了争霸天下之路。而荀彧的人生发生偏转,就在于他举了孝廉入了京。

荀家本来受到了党锢的影响,荀彧也是没有仕官的,包括他的叔叔荀爽、哥哥荀悦等人。然而董卓进了洛阳后,为了清除宦官的势力,开始大力地拉拢和提拔党人——也就是之前受到了党锢打压的知识分子们。——虽然这些知识分子们一点儿也不喜欢他极其地抗拒。

荀彧的叔叔荀爽、陈群的父亲陈纪都是在此背景之下被董卓强制征召进朝廷的,而且因为荀爽的名声董卓给他的待遇特别豪爽,九十天内把他升到了三公。

荀彧进京城,担任的职位是守宫令。守宫令这个职位是管理皇帝的笔墨和给尚书们提供办公用品的,属于内廷少府系列的一个官。这个职位之前是属于宦官的。现在宦官都被杀了,董卓和献帝就开始任用士子们担任这些内廷官职。

【赐公卿以下至黄门侍郎家一人为郎,以补宦官所领诸署,侍于殿上。】

荀彧在这个时间被举孝廉入京担任守宫令,与董卓这种强行绑架世家名门子弟为官的行为应该是有必然关系的。荀彧和荀爽作为荀氏两代杰出子弟,入朝为官的具体情况和背景应该是一致的。

了解到当时的背景,大家或许能理解两点:

1、这时候当官非但不是什么好事,而且非常危险,一点也不荣耀。当时死在董卓手下的官员名士多了去了,荀爽最后也死在了京城里,没能活着回去。

2、当时荀彧肯定是不愿意进京的,但是最终还是来了,其原因是可以脑补的。因为他并没有像他叔叔荀爽那样是被点名的重点对象,逃不掉。但是他愿意进京,不论是想有所作为或是为了家族来应卯,都是可能的。

假设荀彧十月到洛阳,曹操也十月走的话,其实他们还是可能见一面的恩。如果放松一点,你写荀彧九月到洛阳,曹操十一月走,甚至让荀彧跟曹操一起谋划过刺董也不算是违背历史啊~

这里还要提一下,就是公达刺董这件事。这件事不-可-能-跟-曹-操-刺-董-同-时!这是两件事,最重要的是公达刺董应该发生在长安,时间在191年4月到192年4月间,这里就不展开了。

荀攸是被何进征召进京城的,钟繇不清楚,但感觉应该是差不多时间的事情。写当时他们都是黄门侍郎是没问题的。

甚至来说,你写荀彧跟曹操一起离开的洛阳问题也不算大。

4、你可以假设荀彧和曹操在反董卓联盟里见过。

190年1月,也就是初平元年,反董卓联盟成立。如果你将荀彧传里“董卓之乱”理解为反董卓联盟爆发的话,那么荀彧差不多就是这个时间离开了京城。

我个人认为,荀彧离开洛阳的时间不应该晚于190年2月。因为,2月份的时候董卓把天子百官迁到了洛阳,这场大的浩劫和动乱我认为是“董卓之乱”最妥帖的时间。没有任何信息能表明荀彧当时一起去了长安。

如果,190年2月,荀彧离开了洛阳。从洛阳出虎牢关,他就到了盟军驻地的酸枣了。嘿~嘿~嘿~

大家还记得曹操早年最重要的一场大仗,在荥阳汴水败给了徐荣,卫兹为了他战死,曹洪把马让给了他说“可以无洪不可无君”那场,就是在屯兵酸枣的时候发生的。

【二月,卓闻兵起,乃徙天子都长安。卓留屯洛阳,遂焚宫室。是时绍屯河内,邈、岱、瑁、遗屯酸枣,术屯南阳,伷屯颍川,馥在鄴。】

请注意,这时候袁绍在河内,并不在酸枣。曹操起兵于陈留,他的奋武将军是从属于张邈的。我们可怜的曹老板这个时候甚至算不上一方诸侯,虽然有一腔热血努力规劝在酸枣的诸侯出兵讨董各种出谋划策,然而人家都不听他的。打徐荣虽然是场大败仗,但是无疑是曹操打过的仗中最动人、最正义、最热血的一战。

【太祖曰:“举义兵以诛暴乱,大众已合,诸君何疑?向使董卓闻山东兵起,倚王室之重,据二周之险,东向以临天下;虽以无道行之,犹足为患。今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遂引兵西,将据成皋。邈遣将卫兹分兵随太祖。到荥阳汴水,遇卓将徐荣,与战不利,士卒死伤甚多。太祖为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从弟洪以马与太祖,得夜遁去。荣见太祖所将兵少,力战尽日,谓酸枣未易攻也,亦引兵还。

  太祖到酸枣,诸军兵十馀万,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太祖责让之,因为谋曰:“诸君听吾计,使勃海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全制其险;使袁将军率南阳之军军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高垒深壁,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邈等不能用。】

原谅我大段引用了。然而如果说,荀彧遇到的是这样的一个曹操,我想就此折服愿意终生追随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吧。这个独自引兵西进,遭遇一夫当关函谷关而阻天下诸侯的大boss徐荣,惨败险些丧命,但是力战尽日,徐荣也因此而退了。回到酸枣,诸侯拥兵十万余,日日饮酒宴会,不图进取,显得失去所有兵马、失去好友和资助人的败兵之将曹操简直狼狈得可怜。

然而这两厢对比,无疑败兵的将军才是更加正直伟大的那个人。如果是荀彧,怎么会不钟情于这个“小人物”?

所以,如果设定荀彧初平元年二月离开洛阳(190.2),那么出门遇到荥阳之战或者一腔热情跑去了酸枣投联盟军,都一点儿问题都没有,我觉得这是一个相当热血而且狗血无上限的设定,热情推荐大家考虑考虑~

5、你可以假定荀彧和曹操初遇于冀州。

荀彧离开洛阳之后,回到了家乡,下一个时间点就是191年7月,我们最开始提到过的自投罗网入袁营了。如果荀彧在进京后借着反董联盟大闹世界的机会很快就走了,我们就会发现从190.2月一直到191.7月,整整一年多的时间,荀彧的事迹是空白的。

空白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发挥的无限脑洞啊!

先说曹操,曹操在反董卓联盟解散之后,因为没有兵了,就跟夏侯惇一起去了丹阳征兵,好不容易征到了结果又兵变了,最后又招募了千余人,回到了河内。

记得吗?我们刚才说过,袁绍在河内。曹操这是抱老朋友的大腿去了。

说起来袁绍,我们就不能不提到神秘人物荀谌了。他是荀彧的哥哥还是弟弟大家随意,因为三国志说是兄后汉书说是弟。他的第一次出场,就是替袁绍说服韩馥让冀州,也就是说在191年7月前,他就已经投了袁绍了。

当时荀家还在颍川,而荀谌已经选好了主公了,大概是荀氏第一个效忠的子弟了。而他为什么会跑到袁绍那里去,而且帮袁绍的同时顺手还无意识地坑了荀彧一把,别忘了韩馥还是一个对荀家很仗义的颍川老乡,荀陈钟韩并称颍川四长的。

考虑到当时袁绍手底下有很多颍川名士,本身也是出名的名门,喜欢各种名士。我觉得,无论是脑补荀家兄弟一起择主,然后荀谌看上了袁绍,荀彧走了,还是脑补袁绍一定要招揽一个荀家子弟,荀彧不愿意,所以荀谌去了,都是挺不错的脑洞。

而且毕竟曹操当时在袁绍手下,他被派去剿黑山的时间也在袁绍夺冀州之后,脑补荀彧到了冀州之后,跟曹操同在袁绍手下也是没有问题的。那样的话这俩人就是约好了的,曹操先请命打东郡,然后跑了,荀彧跟着卷铺盖私奔了……不过我觉得这样袁绍要气死的。

曹操在袁绍手下的时候,也有一个著名事件,就是“诸君北面,我自西向”的来源。

【袁绍与韩馥谋立幽州牧刘虞为帝,太祖拒之。魏书载太祖答绍曰:“董卓之罪,暴于四海,吾等合大众、兴义兵而远近莫不响应,此以义动故也。今幼主微弱,制于奸臣,未有昌邑亡国之衅,而一旦改易,天下其孰安之?诸君北面,我自西向。”】

这一事件应该发生在190年底到191年初,也就是曹操到了河内后,191年春天袁绍、韩馥立刘虞为帝之前。

如果这个时候荀彧在河内,也同样能很好地坚定他拒绝袁绍,选择曹操的心。他因此离开袁绍也是可能的,然后回了家乡。

这个时候的话,反董卓联盟已经解散,四月份董卓也退回了长安。如果荀彧察觉了这短暂平静之下隐藏的战争风险,决定迁走宗族,而乡人此时却因为此时的和平假象而非常犹豫,也就能理解了。

如果按照这一假设,时间表是:

190.2~,荀彧离开洛阳,去了河内。

190.5~,曹操到达河内。

190.9~12,袁绍谋立刘虞。

191.1~3,袁绍拥立刘虞,刘虞拒绝而逃亡。荀彧离开河内。

191.4,董卓从洛阳退兵回长安,讨董结束。

191.4~191.7,荀彧迁宗族于冀州。

191.7,袁绍夺冀州。

191.8~12,曹操出兵东郡。荀彧投曹操。

191.12前后,曹操就任东郡太守。

掌握了以上史料以及推测之后,你们是否有了对于“荀彧投曹操”除了红拂夜奔和吾之子房之外更多的脑洞?相信我,曹荀史料的丰富,绝对能够支撑起来纯史向的长篇创作,不要把历史当做制约脑洞的锁链,事实上,足够丰富的历史事件完全可以节约脑细胞,毕竟真实历史事件大部分情况下都远比我们自己规划的情节更加多彩且不落俗套啊。

课后练习题:

你觉得曹操和荀彧最有可能相逢在怎样的情境下?试写一段描写初遇的段落,优秀作品奖励小红花一朵。

PS:其实这只是一篇不那么严肃的考据而已XD

啊对了刚才忘了,顺便征集下一课的授课内容,我并不太清楚大家对哪一段历史了解度最差,感觉最糊涂。

评论(52)

热度(1114)

  1. 共86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