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归人

三国曹魏粉曹荀本命!别在我这里说曹老板是渣男!
圈地自萌产粮自喂口味刁钻
不擅社交媒体有事私信即可

你问我曹荀rio吗,我说那是当然啦!——曹荀CP新手向科普(3)

#看了jslm前半集差点掉下的眼泪又让后面憋回去了,不难过也不想睡了#

#好想先写鱼雁传书和分手啊……算了忍住忍住#

警告,本篇会有大段原文引用(没办法荀彧说话总是辣么辣么长像论文),主要讲荀彧作为谋士为曹操提出的几大影响深远的战略方针,我会拆开来分析,实在没兴趣也可以不看,因为我已经告别新手很多年了,实在把握不住安利的深浅……下一篇就会开始扒拉各种曹荀小甜品啦。

三、纵横睥睨

曹操在外征讨,荀彧镇守后方的组合常常让人产生这样一种误解,就是荀彧是“管内政的”,或者赞叹一句“荀彧是曹操的萧何”。

不错,荀彧的确是坐镇后方主持朝政,司马光也说过“且使魏武为帝,则彧为佐命元功,与萧何同赏矣。”但是纵观三国志中陈寿的记载,荀彧对曹操最重大的贡献还是提供战略规划。荀彧的确是尚书令,但是从官职推断职权在乱世中并不靠谱,他们的官名是什么,跟他们实际上做的事情是什么,未必是重合的——曹操当了那么久司空,他干的是司空的活吗?

汉代的尚书令原本是个比较小的官,跟隋往后的“尚书”不能比。但是做了十七年尚书令的荀彧应当是尚书令这一职位上实权最大的一位尚书令了,这与汉-魏独特的构成,曹操与荀彧独特的关系以及当时独特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正如三国志中所载:“太祖随征伐在外,军国事皆与彧筹焉。”从荀彧干过的事情来说,他的身份定位应当是曹操势力发展的设计师,曹操赋予他权利,愿意听取他的意见,让他插手军国事务,首先是因为他是荀彧,并不是因为他是尚书令——同一个位置,荀彧坐着,便是无所不统的荀令君,华歆坐着呢①?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荀彧不仅是曹操的萧何,还是他的张良,正如他自己所称的“吾之子房”。那么荀彧为曹操运筹帷幄的战略规划究竟有哪些呢?

第一个,就是“深固根本以制天下”。这句话说得容易,自明以后人人都知道“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但是真正实行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哪里是“根本”?什么时候需要坚持?坚持到什么时候为止?没有开天眼的话,战略的规划其实是相当难的。

兴平元年,吕布偷袭兖州,曹操狼狈应战,打得元气大伤。吕布纵横中原,当真是一只劲旅,即便曹操已经夺回了濮阳,南遁的吕布仍据有兖州小半壁,一时难以啃下来。

仗打了一年,兖州境内处处烽火,再加上饥荒,残破不堪。而正在这个时候。徐州牧陶谦去世了。

陶谦在徐州也是一位强权统治者,根基深厚。而今他突然去世,新的继承人竟然是外人刘备,铁桶一样的徐州眼看着波澜乍起,正是最为动荡的时刻。曹操不由得眼馋动起了心思,他想要趁虚而入,趁此天赐良机先把心心念念的徐州给打下来。

他想到很美好,徐州富而兖州疲,这波就算换家也赢啊对吧?况且吕布已经被打残了,龟缩一处,什么时候收拾又有何妨?

此时,荀彧及时地阻止了他,为曹操提出了“深固根本以制天下”的第一个战略方针:

【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

荀彧的战略思想非常明确,走的是不论一时成败,以势取胜的正道。这里是强调了根据地的重要性,“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与一场战斗的胜败无关。

【将军本以兗州首事,平山东之难,百姓无不归心悦服。且河、济,天下之要地也,今虽残坏,犹易以自保,是亦将军之关中、河内也,不可以不先定。】

这里,荀彧指出了曹操的“根本”之所在——他认为,兖州就是曹操的“根本”。兖州的确是四战之地,连年征战残破凋敝,但是荀彧看重的是另一点,那就是兖州的战略地位,“且河、济,天下之要地也”,足以成为曹操平定天下的根基——PS一句题外话,往光荣三国志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兖州地理位置之好,每每感叹曹老板得天独厚,但再一想再好的位置还不是人家自己打下来的吗?于是就心态平和了。尤其是313,闭眼按照曹老板历史上的操作顺序逐一击破,感觉完美路线不过如此,觉得曹老板必须是提前拿了通关秘籍啊……

【今以破李封、薛兰,若分兵东击陈宫,宫必不敢西顾,以其间勒兵收熟麦,约食畜谷,一举而布可破也。】

这里是描述了目前的战场形势,推荐了下一步战斗的方式,还考虑到了麦收时节军粮畜谷的储备问题。

【破布,然后南结扬州,共讨袁术,以临淮、泗。】

这是完成上一步规划之后的下一步棋怎么走。这个其实挺有意思,之后我们会看到,荀彧每一次规划的时候一般都带有接下来的二、三步怎么走,果然聪明人下棋都是走一步看三步的。

【若舍布而东,多留兵则不足用,少留兵则民皆保城,不得樵采。布乘虚寇暴,民心益危,唯鄄城、范、卫可全,其馀非己之有,是无兗州也。若徐州不定,将军当安所归乎?】

这是不听我劝的可怕后果……简直是赤裸裸的威胁。

【且陶谦虽死,徐州未易亡也。】

这里是摆事实讲道理,指出了打徐州没有曹操想的那么简单的三个理由:

1、【彼惩往年之败,将惧而结亲,相为表里。】

2、【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将军攻之不拔,略之无获,不出十日,则十万之众未战而自困耳。】

3、【前讨徐州,威罚实行,其子弟念父兄之耻,必人自为守,无降心,就能破之,尚不可有也。】

考虑到了徐州目前的情况,从当地统治阶级、到天时农业基础(这里甚至考虑到了徐州的麦子比兖州的早熟)、再到民心战斗意志。考虑到曹操上次打徐州干的荒唐事,最后这一点,差不多是含蓄的指责了。

【夫事固有弃此取彼者,以大易小可也,以安易危可也,权一时之势,不患本之不固可也。今三者莫利,原将军熟虑之。】

这一句话我很喜欢,荀彧上升了一个层次,从做选择的方式说起,说人难免要在鱼和熊掌之间选择,但是选择的标准有三个,一是以大易小,就是效益更大的;二是以安易危,就是风险更小的;三是不会动摇根本的,就是选损失可以承受的。然后他总结道,用徐州换兖州,这三个原则都不符合,因此不建议曹操这么做,回到了这段对话开始的起点。

三国志所录的每个人说的话当然未必是原文,但是也的确存在每一篇每个人说话的风格都有所不同,应该还是有个人思想与风格体现在其中的,大家在读史书的时候,也可以感受一下,相信会对人物有着更加独特的理解和体会。

曹操当然被说服了,放弃了去徐州捡柿子,专心在兖州打吕布,终于完全收复了兖州。这一段战斗打得也很精彩,曹操的军事才华碾压吕布陈宫不止一个档次,感兴趣的可以去看一看。至于被撵出去的吕布逃往徐州,很快又雀占鸠巢地占领了徐州,那就是后话了。

 

那个时候曹操和荀彧已经暂时没有空搭理徐州了,当然,原本一路往南发展去打寿春的规划也中断了,因为一个实现另一个更加重要的战略目标的机会出现了,那就是【奉天子以令不臣】。

是岁,长安乱,天子东迁。

董卓退回关西之后,最终被王允所杀。天子刘协落入了他的部下李榷、郭汜的手中。由于李、郭两人的内讧,天子从长安逃了出来,经历惊心动魄的逃亡历程,暂时摆脱了李榷、郭汜,踏上了东归之途。

曹操迎接天子是计划已久的,我们都知道曹操自迎天子之后一步站到了汉末诸侯纷争的中心舞台,可与袁绍一较短长,而今历史课本也将“迎天子”与“屯田”“唯才是举”并为曹操成功的原因。而这个重大的政治成果能够实现,内因与外因缺一不可。

外因就是当时最有实力的袁绍的确没有这个主观能动性。他的谋士沮授也早已提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无奈袁绍不情不愿,错失良机。

而内因就是我们不能忽视曹操为了迎天子所做的一系列先期准备工作,机会总是青睐于又准备的人,曹操的积极争取应当是他这一成功的主要因素。

早在曹操初至兖州的时候,毛阶便向曹操提出了“宜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建议。但当时曹操实力低微,而董卓还活着作威作福,想要得到天子实在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直到曹操从吕布手中再一次收复兖州,为了能获得天子亲封,派使者前往长安,方才与朝廷建立了联系。当时李傕、郭汜不想封曹操做兖州牧,跟在天子身边的钟繇出面说服了他们,替曹操请来了兖州牧之封②。

此后,钟繇在天子东归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天子逃出长安,逃至安邑,改元建安。

天子东迁,迎天子的机会终于来了。

也就从这个时候起,曹操的战略目标发生了偏转,他并没有按照之前提到过荀彧的计划,收复兖州后“以临淮、泗”,而是调转了进攻方向,先攻陈、再攻汝南、颍川——打开地图你会看到,他们的攻击方向从向东变成了向西,攻占了豫州。

豫州长期被黄巾盘踞,之前我们提到豫州太守郭贡的时候提到过。这里的经济价值肯定不如徐、扬,但是,这里离洛阳近啊!我相信至少在此时,曹操已经是在有计划有目的地想要实现迎天子的战略目标了。至于荀彧劝曹操迎天子的那一段在此就不引了,因为我认为那并非是说给曹操的,相反在这个问题上,他们是有志一同的,荀彧出面是为了劝说曹操麾下的其他心有疑虑的人,宣布战略方向的改变,代表曹操发言而已。

迎天子是运气与决心的综合结果,决心的作用更大一些。当时的汉室已是危如累卵,李榷、郭汜、杨奉、韩暹互相攻讦,不管怎么说,“自天子西迁,朝廷日乱,至是宗庙社稷制度始立。”汉室又延续了二十余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③。

曹荀双双逃离洛阳七年以后,他们以另一个身份回来了,当时他们一个是典军校尉一个是守宫令,而今一个是司隶校尉一个是尚书令,而且这一次他们要自己做王朝的守护者。

这一年恰好是建安元年,刘协在安邑定下这个名字的时候应当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东汉自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开始,战乱纷争没有一天消停的,自中平、光熹、昭宁、永汉、初平、兴平,及至安邑的小朝廷,跳了涯,渡了河,九死一生,奄奄一息,小皇帝定下了新的年号,建安。也正是在这一年,天子都许,自建安元年至建安二十五年,至少在荀彧和曹操活着的时候,年号始终是建安。

 

荀彧为曹操规划的第三个重要的战略方针,便是如何应对压在他们头上的大山——袁绍。袁绍击败公孙瓒以后,坐拥河北四洲之地,兵强马壮,声势浩大。曹操自依附于袁绍的小弟起,一步一步走到竞争者的位置,他们之间必定有宿命的对决,这一点谁都心知肚明。

曹操从张绣处吃了贾诩的大亏后,回去一直闷闷不乐。钟繇去问荀彧,主公为什么郁闷啊?是不是因为宛城的事?荀彧对曹操太了解了,他对钟繇说,主公不是那种会为了过去的事情后悔的人,一定是有别的原因。

荀彧主动去关心曹操,曹操对荀彧吐出实情。他拿出一封信来,是袁绍写给他的,言语间尽时讽刺。他并非被袁绍激怒,而是勾起了内心的不安,他与袁绍迟早有一战,可是袁绍如此强大,这一仗究竟该怎么打呢?

就是在此时,荀彧为曹操勾画了一幅新的图景。

首先,便是著名的四胜四败:荀彧说,【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寡,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原为用,此德胜也。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

度胜、谋胜、武胜、德胜,且以天子之命扶义征伐,荀彧断定,曹操必定能够取得胜利。

姑且不论荀彧此番话语中含有多少宽慰鼓励的成分,至少曹操听完非常宽慰,打起了精神与荀彧具体讨论相关战略部署。

荀彧指出,【不先取吕布,河北亦未易图也。】曹操表示认可,但是他也指出还有一个危险:【吾所惑者,又恐绍侵扰关中,乱羌、胡,南诱蜀汉,是我独以兗、豫抗天下六分之五也。为将奈何?】

荀彧对此也有规划,他告诉曹操,【关中将帅以十数,莫能相一,唯韩遂、马超最强。彼见山东方争,必各拥众自保。今若抚以恩德,遣使连和,相持虽不能久安,比公安定山东,足以不动。锺繇可属以西事。则公无忧矣。】

需要做什么、如何做、谁来做,荀彧全都一一规划好了,所谓运筹帷幄,便是如此。

此时是197年,曹操按照规划派钟繇抚平关中,攻克吕布,三年之后,袁曹之战一如预料之中地拉开了帷幕。战争中,袁绍果然派了高幹、郭援侵略河东,关右震动,已在关右经营数年的钟繇不负所托,帅马腾等击破之,足见荀彧筹谋、识人之明。

荀彧不仅在曹操与袁绍决战前极力动员鼓励他,为他规划好了战场,在战争中也两次阻止了曹操试图后退撤兵的行为,以坚强的意志和决心促使曹操彻底扫平了袁绍,平定河北。

【五年,与绍连战。太祖保官渡,绍围之。太祖军粮方尽,书与彧,议欲还许以引绍。彧曰:“今军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先退者势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太祖乃住。】④

【六年,太祖就谷东平之安民,粮少,不足与河北相支,欲因绍新破,以其间击讨刘表。彧曰:“今绍败,其众离心,宜乘其困,遂定之;而背兗、豫,远师江、汉,若绍收其馀烬,承虚以出人后,则公事去矣。”太祖复次于河上。】

曹操每每犹豫踌躇之时,便需要从荀彧处获取鼓励与意志,而荀彧所展现出来的意志与决断的确坚强如铁,几乎是摁着曹操督促他打完的袁绍,再联想鄄城时荀彧所展现的勇气与最终与曹操决裂时表现的骨气,可见这位以留香君子形象名传后世的书生实在是外柔内刚,曹操言语之中提及他,始终怀带着一份敬意,想来也是因为深知其如此吧。

TBC

 

①关于华歆,历史上也有一定的争议。后汉书中记载伏后事件【又以尚书令华歆为郗虑副,勒兵入宫收后。闭户藏壁中,歆就牵后出。时帝在外殿,引虑于坐。后被发徒跣行泣过诀曰:“不能复相活邪?”帝曰:“我亦不知命在何时!”顾谓虑曰:“郗公,天下宁有是邪?”遂将后下暴室,以幽崩。】不得不说,还是有些发指的。

然而在三国志中,华歆却是一位品行高洁之士。所以他究竟干没干过【牵后出】这种事,还是有争议的。就我个人而言,无论是割袍断义,还是他背孙投曹,我是没觉得这个人品行有多好的。

不过不管怎么说,我也觉得,如果这时候是另一位尚书令,曹操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让荀彧去做这种脏事儿。华歆这个尚书令当得真憋屈啊……

②【傕、汜等用繇言,厚加答报,由是太祖使命遂得通。太祖既数听荀彧之称繇,又闻其说傕、汜,益虚心。后傕胁天子,繇与尚书郎韩斌同策谋。天子得出长安,繇有力焉。】(三国志·魏书十三)

“太祖既数听荀彧之称繇”竟然在钟繇劝说李榷郭汜之前,那就意味着曹操派出使者之前,荀彧已经跟他说过好多次钟繇了,荀彧跟他提钟繇干什么呢?想想看?

钟繇跟荀彧是世交。颍川四长荀陈钟韩,彼此说是同气连枝也不为过。钟繇跟荀攸私交甚好人尽皆知,钟繇跟荀彧同框的次数也相当之多,关系极佳。此处钟繇替曹操出面,我相信曹操的使者带过去的除了天子奏表肯定还有荀彧的私信一封才合理。再联系到之后钟繇策动天子东迁,同时曹操开始打豫州……简直一盘大棋。

③【是时,宫室烧尽,百官披荆棘,依墙壁闲。州郡各拥强兵,而委输不至,群僚饥乏,尚书郎以下自出采稆,(稆音吕。《埤苍》曰:“稆自生也。”稆与稆同。)或饥死墙壁闲,或为兵士所杀。】看后汉书的记载,当时的汉朝朝廷真是惨之又惨。至少当时东汉朝廷需要曹操的程度,丝毫不亚于曹操需要天子的程度。

④荀彧在官渡最魔幻的表现应当是他有如目见般指出了整个官渡从白马到乌巢的全部进程,便是我这样的荀吹也对这一段写入三国志正文的记载将信将疑,因为实在是太令人拍案了:

【孔融谓彧曰:“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也,为之谋;审配、逢纪,尽忠之臣也,任其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统其兵:殆难克乎!”彧曰:“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不纵,攸必为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

——此后田丰直谏触怒袁绍下狱,颜良文丑分别在白马、延津被诛,许攸的家人犯法,被审配逮捕,许攸怒而叛变,将乌巢屯粮地告诉了曹操,曹操听荀彧的话坚持,真的等到了许攸谋反火烧乌巢的“用奇之时”——

袁绍的文武群臣简直变成了提线木偶啊!怎么可以这么乖!

因为荀彧在袁绍处待过两个月,于是这个神预言变成了荀彧慧眼识人的佐证,但我还是觉得,怎么可以这么神奇……要知道荀彧和孔融这段对话发生在建安三年,也就是198年,距离官渡之战还有整整两年……

 

#感觉本篇的重点全在附注#

评论(28)

热度(761)

  1. 共37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