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归人

三国曹魏粉曹荀本命!别在我这里说曹老板是渣男!
圈地自萌产粮自喂口味刁钻
不擅社交媒体有事私信即可

【假学术】试八曹操是否有心篡汉+猜测荀彧之死

建安十七年究竟发生了什么,现在谁都说不清了,其实从表面上看来这件事很清楚明白,一代枭雄曹操要称王,大汉忠臣荀彧不让,曹操这个坏人杀了荀彧 or 一代英主曹操为自保要称王,糊涂荀彧看不清楚,一死心眼自杀了——虐心BE有木有。。。


就历史研究来说,这个问题根本是没有答案的,他们怎么想的见鬼了我会知道,古往今来喋喋不休的争论都没有个结果,就我这半瓶子水。。。但是不可否认,一个人对荀彧的评价大多跟他对曹操的评价紧密联系在一起,且往往跟个人的感情投射有关。

大致上来说称赞荀彧的都或多或少都黑了曹操,一类是认为荀彧知道曹操有心篡汉,只是利用曹操平定汉室,最后时刻杀身成仁,是反曹的义士;另一类认为荀彧其实是忠于曹操的,他是认为当时称公的时机未到,曹操不接受意见,一意孤行害死了荀彧。贬低荀彧的则也分为两部分,一类称赞曹操,认为荀彧错了不该反曹,一类也认为曹操是汉贼,但认为荀彧错在识人不清助纣为虐。具体不举例了,请参见历代人物评荀彧,荀吧资料很全。


这两个人都是我深深爱着的人,我无法简单地通过痛斥其中一方的方式来解开这个结,因此对于建安十七年究竟发生了什么,甚至是这二十年来究竟发生了什么的这个问题,实在是折磨的我一脸憔悴。

之前我一直在试图通过揣摩荀彧来解决这个问题,主要就是他到底是忠汉还是忠曹,论据包括他一直以来以曹操比刘邦、晋文,二十年忠心耿耿,衣带诏,复九州,辞三公等等。相信每个跟我一样这样思考过的吧友都有我这样的感受——一笔烂帐。正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让我支持哪个论点我都能给你写篇论文出来。所以,今天我试图换一个角度。从谈谈曹操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说起。


曹操到底有没有篡汉之心?


三国历史上大多数古人是很难“谈谈这个人”的,从史书中能读出的东西毕竟不多,三国志中那么多人,重复的、平板的、毫无特色的人很多。如果没有演义,让我说刘备是个怎样的人,我只能说他是个很正常的枭雄,孙权那更是一个很正常的君主,但是曹操这个人嘛,个性鲜明,记载颇多,一生多姿多彩,爱恨分明,用一句经常被用到的话来形容就是他的好与坏都非常鲜明。

曹操是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这不仅是他的功绩的体现,还可以说是他整个人的三个组成部分。倒着来看吧。


曹操是个文学家,这点对于三国史上的魏武帝来说似乎最不重要。但是从曹操这个人来说,这一点却是有影响的。他是一个诗人,有着丰沛的热情和浪漫主义的情怀,浓烈,大胆,积极乐观,富于进取心和创造力,个人情感强烈,具有别具一格的魅力以及感染力。他是个克里斯玛型的领袖。他少年时就很活泼、激进、甚至鲁莽。“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而且我一直觉得曹操和袁绍偷人家新娘那段非常非常有意思。五色棒、击徐荣都是这个激情澎湃的曹操所为。

年轻时代的曹操具有一腔报国的热忱我想是值得相信的。他不是一个从小弘毅致远的人,更不是一个三思而行的人,这样性格的人其实不适合搞阴谋,搞阴谋应该是司马懿诸葛亮那样的人,冷静,周密,喜怒不形于色,很少犯错,滴水不漏,而以上形容词基本都不适合曹操。相比起来曹丕都比他有搞阴谋的天分。曹操这样的人,我们可以看到,他感情波动强烈,有时好的吓人,有时渣的要死,长情又寡情,但大多时候看来都是长情的要命。说实话除了荀彧问题外,他的表现一贯是长情的,参见陈宫、典韦、袁绍、关羽、郭嘉、尤其是对丁夫人,前几个人我们都可以说他是为了收买人心什么的,最后临死前惦念的丁夫人则再没什么利益可图了吧。

他经常犯错,大错小错不断,认错认得非常勤快,态度之好让人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他“败”的次数实在是相当的多,像是孤兵追董卓;救兖州的时候被黄巾打了一次,死了鲍信;回师打吕布的时候遭遇一次,多亏了典韦;宛城什么的就不说了,赤壁什么的……当我没说。他用兵的特点就不是稳,而是快,这与他的性格是密不可分的。


他自信,不过偶尔骄傲;睿智,但是偶尔犯二。爱作诗,爱炫耀,喜欢夸人,也要人夸。他给荀彧写的那些信里,不少是得意洋洋的炫耀贴,还有写给儿子们的炫耀贴,还有对着刘备的什么天下英雄,我一直觉得他的重音在“与操”上…… 

诗人曹操。


政治家曹操,怎么说呢,从其成就上来说,他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但是,他的政治野心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来说,有很大的差距。最有比较意义的不是汉高祖,而是赵匡胤。

曹操是个政治家,但不是个政客。本身,他的理想就经历了很多变化,从有志青年到激进激进再到一代枭雄,与其说他有谋取权利的野心,不如说他有征服天下的野心。他更像一个征服者,更加接近于成吉思汗,有着蓬勃的征服欲望,这才是他野心的来源。

他是那种遇强更强型的选手,在取得优势之后反而会有所怠惰。这一点在他早起的征讨过程中体现尤为明显。我们热衷挑战的曹老板明显对于痛打落水狗兴致缺缺,特别喜欢打着打着转移兴趣点,试图开辟新战场,挑衅新敌人,被荀彧数次阻止。

兖州没收完就想打徐州,袁绍没灭掉就想干刘表,他这种强烈的攻击性也导致了曹营中众多谋士大量的劝说都是劝曹操暂时别打XX的,别打徐州,别打张绣,别打二袁,别打东吴等等。别打徐州荀彧劝住了,别打二袁郭嘉劝住了,别打张绣荀攸没劝住,别打东吴贾诩没劝住,胜败不过如是。

这种策略倾向正是谋士与君主的互补性而导致的。唯一例外的大概就是官渡那一次,曹操破天荒地动摇到想撤兵的程度,也可见当时情况之严峻,连攻击性爆表的小强曹老板都丧气了。

总的来说,曹操是三国时代最强悍的征服者,对权、利的企图心反而不是那么强烈,离老谋深算有一定距离,审时度势上也没有太多出彩的表现,基本是个你问他打不打,他一定会说“打!”的人物。不过幸好他有个同样特色鲜明的专职谋士团队替他踩刹车,万一踩不住就撞墙而已。这种强烈的征服欲让他一度成为汉末最有可能实现统一的军阀,只可惜,这种英雄气概没有坚持到最后。

但是他并不是一个腹黑的政客,因为他的“虚伪”不够,很多时候作秀和装都能装出来的事情,他都没想过去做,也懒得去装。他的手段偏于暴虐,董卓、曹操、朱元璋都是这样的,他们的很多骂名都是政治手段不够高超,而用了最简单的杀戮的后果,而刘邦、赵匡胤、李世民则都是此道高手。

从这个角度,孙权和刘备都更像政客。孙权比他多疑,刘备比他能忍,这些恰恰都是曹公所不够的。曹操远没有演义中那般多疑,他很少对下属使用“威”而多用“恩”,乐于纳降,如陈登、张辽、贾诩、许攸、张颌、庞德等等,所以关羽让他耿耿于怀,所以成功例子太多导致了黄盖时候的悲剧,惯性思维害死人啊。他很少在意背叛,毕谌、魏种、陈宫,他甚至还犹豫心动地想收吕布。他贪心而且自信,没有不敢用的人。

曹操这种霸道的气场是他伟大之所在,同时也注定了他不是一个成功的政客,注定了他手里有太多的血。


军事家曹操大概是我们所最为熟悉的曹操。曹操的强大的军事实力我觉得已经不需要说什么了。他是个天才的军事家,自己就兼具了将才和帅才,统智武政魅五围第一真的不是吹的。但是放开赞颂的话不提,结合之前所说的政治,我认为李世民所评“一将之智有馀,万乘之才不足”并不是在黑他。

曹操自身的军事实力过于强横,而且喜欢打仗,身体精神的双重强健使得他有足够的能力长期驰骋沙场。同时也产生了一个魏武时期独特的现象,就是一种众星拱月势的势力结构。五子三宗传里出现最多的词总是“从攻 ”,三国之中只有魏国军师团非常专职,唯一的“帅”就是曹操。甚至连“将”活他都抢,比如烧乌巢,他自领5000兵前去,这明明是“将”的事情啊!

从后期来看,曹魏诸将没有一个是孬种,独自领兵都有非凡的成绩,但是曹操大多时候还是自己带着兵南征北战,除了事发突然下夏侯渊下西北三郡,而那也是210年之后的事情了。其他魏国的领土每一寸几乎都是曹操自己打下来的,他基本没怎么老老实实在家里呆过,幸好他有个强悍的尚书令。而“万乘之才”的不足,也正体现在这里。

他对于政治斗争远远不如军事斗争老道并热衷,他对于皇廷、龙椅都没表现出特别的爱好。相比于御下,他更加喜欢自己捋袖子上。的确,他很会用人,但他用人是以自己为中心,补己不足式的用人,是为了配合自己的征伐,进行辅助、防守、突击、偷袭、清扫等,而很少托大权于任何人。曹魏诸将的功绩很多是防守战打出来的,几乎没人被委为统帅独立进行过战役。

孙权用且疑,刘备用不疑,曹操不疑,因为他根本不用。开国之君大多经历过征战天下,但是在稳固了基础之后还是要回归中央专心政务的。韩信、李绩、徐达,曹操手下可有帅?终其一生,他都是个没法坐住的主,他是个合格的军事家,但并不一定是个合格的君主。

就他处理汉帝的问题上来看,他的政治手段的确不是高明。历史上篡位者何其多,像他这样惹得一身骚的真的很少。不要说是三国演义的导向,在此之前唐宋时期的评价中已经将曹操作为“篡位者”来定义了。刘克庄的 “未必荀文若,甘为操子房”、苏家兄弟这些不是专职的历史学者们的作品很能反映当时流行的态度,他们在讨论荀彧问题时都站在了“曹操是个奸臣”的基础上来讨论“荀彧是不是识人不明了”。

同样是名义天子,周天子怎么没的我都想不起来了,汉献帝怎么被废的却闹得满城风雨,司马家、赵家哪个不是篡位,大家却都觉得正常,李世民弑兄谋父,照样是一代明君。这种事情舆论、作秀要双管齐下,忍耐要久,悄悄蚕食,静如处子,动如雷霆,下手要准,声势要小,我就不明白了如果曹操真要篡位,你动个贵妃皇后到底有什么意义?除了表现你对于皇权的蔑视,造成负面影响,能落到任何实际利益么?安安静静把持朝廷,清理异己,冷落汉庭,天下大势已定时悄没声息地政变,大清早起来啊什么献帝下诏让位了不就行了,非要隔三差五来一下吵吵汉帝的存在感,这是要闹哪样?曹操这种行为,充满着一种矛盾感,目的性看似明确,实际上十分地不明确。 


观点基本完了,就是曹操并非有心篡汉,他是个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的征服者,感兴趣的东西并不是龙椅。


以下进入轻松一刻。

好吧,你们有没有发现我进入了另一个死胡同。如果说,曹操并没有真的没有篡汉之心,荀彧又是怎么死的?

A、病死的。

B、这是个误会。

C、曹操神经质发作。


这就要综合之前分析的曹操这个人来说了。这种充满征服欲的浪漫主义的英雄最怕的就是空虚感。紧张激烈的战斗让他们焕发夺目光彩,前进,胜利是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强烈的征服欲伴随的是强烈的信心,而强烈的信心带来宽广的胸襟和卓越的领导力。

他们最在乎的是一个又一个的对手,是没能征服的敌人,而对于已经失败的敌人则有着非常宽容的态度。在这种强烈的成就感之下,个人的得失显得不那么重要,因为当一个人自我十分肯定的时候,他是不需要外在的附着来肯定自我的。

但是,210年左右的曹操已经变了,很多行为让我们难以将他和之前的那个曹操联系起来。比如“得陇不望蜀” ,这是那个攻击欲强悍的曹操吗?比如加九锡什么的,之前那个大气豪迈的曹操怎么会在乎这种浮华的东西来装点自己?在这段时间里,他所谓“篡位”的步伐加的很紧,看的时候让我非常疑惑。

我一直都觉得他太急了,而且做的多是无意义的工作。篡位一定要先加特权,再当公,再当王,而且还是你大权在握天下我有的时候?这难道不是脱裤子放屁么?这样篡位的古往今来也就曹孟德一个人了,真是想问一句你图什么,是生怕别人不非议吗?


这恐怕跟208年的赤壁之败脱不了关系。同样在这一年,曹冲死了。而且这个时候,曹操的身体已经不那么好了,精神、事业、身体上的打击和衰败让他的心愈加浮躁。他无法在战争中取得的满足感需要转移目标,那些急迫又犹豫,影响很大效果很小的“夺权”活动就此展开。

这实在是一件让人觉得伤心的事情,因为这种种行径中,再也看不出之前那个底气十足,天下于我何加的曹操了。还是那句话,当一个人自我十分肯定的时候,他是不需要外在的附着来肯定自我的。

于此同时,他的气量明显也在随着信心的减少而减少。可以说,曹操和魏武时代的上升期都结束了,王朝开拓期的结束很容易看出来,就是所有人的关注点从怎么从别人那里抢蛋糕变成了怎么从自己人手中多抢点蛋糕,就是夺权。天下未定,曹老板已经开始对自己行赏了,是否他也觉得,自己有生之年是再也见不到天下统一了。

所以,我觉得即便是这个时候的曹操,依然没有那么强烈的权利企图,他只是总不满足,又不知道什么能满足自己而已。他从来不是那种目的性、计划性非常明确的人,激情大于野心。他的一切行为都不是以皇权为目的,他并不喜欢,可依然要抢。自我加封和标榜无法填补本身的自我肯定消退留下的空缺,但是一时的满足也是满足。所谓“若天命在吾,当为文王”其实也能反映出一定程度上他的矛盾和犹豫。


但是,曹操这样急功近利的行为深刻地伤害了荀彧。他没有看错曹操,却无法接受这个时候的曹操的不理智的行为。更加令他失望的恐怕是曹操进取心的消退和变得无望的统一大业。荀彧这个人其实没有曹操感性复杂,他其实很多地方都像是曹操的对立面,他沉稳,坚韧,克己,圆滑,有出色的政治谋略和手段,心智坚定果决,最重要的是他的政治目标和理想比曹操的更加始终如一。他始终看着天下。他把自己的自我实现压在了曹操身上。

荀彧之死,单纯的忠汉最牵强的地方在于他之前全然没有表现出刻板守礼的士大夫形象,所行事更像改革派而非保皇党,唯才是举,积极进取上跟曹操绝对是天作之合。更不通的地方在于为什么死在这个时候,就算可以解释成各种称公的意义非同一般是性质的变化之类的,都还是有点牵强,毕竟汉室仍在,荀彧是那么坚忍的人,怎能轻弃?陆秀夫那样的才叫死国。

曹操谋杀说我觉得更加不可能,空食盒什么的就没有人觉得胡闹吗?戏说成分太强,而且这绝对不是曹操的风格,曹操什么时候这样杀过人?说是曹丕杀人的方法,我信。说是曹操用这招杀人,我坚决不信。

所以我觉得荀彧是不反对大业已定的情况下悄没声息地让汉帝禅让的,他反对的是在不恰当的时间用不恰当的方式干一件不恰当的事。这件事不明智,不正义,不合适,可是曹操一定要做。他不再是之前荀彧所熟悉的那个曹操。


所以,答案是ABC全有?


我们也可以自我安慰其实真的只是A啦,是陈寿误解了曹操啦,魏书为了宣扬自己像刘邦斩白蛇一样滴愣是把个小混混说成了一直就有志于天下的雄主啦,曹操称公跟荀彧死根本没关系啦。


其实荀彧这一生还是很平顺的,那么乱的世道,基本上出乱子的时候他都躲过去了,没下过狱,没逃过难,家世良好,没碰过壁,投了一个主子,就恰是三国时代最成功的英雄人物,受器重,掌大权,建伟业,享盛名,基本没吃过苦。算起来,真心不惨。还是那句话,每个人好日子的数量差不多,不是前面坑爹,就是后面悲虐。贾诩后面日子好,可他40岁之前呢?荀攸入狱,钟繇有个可怜的童年,他们到曹营的时间都在40左右;郭嘉活的潇洒,周瑜少年得志,诸葛名垂千古,郭嘉38,周瑜36,诸葛54。 


好吧我只是想让大家不要总让荀彧那么一脸苦逼,其实HE是可行的,也可以叫此文“论曹荀HE的历史可能性及HE呼唤帖”。


咦我发现我得出了一个“曹操忠汉,荀彧不忠汉”的奇葩的结论……顶锅盖跑


评论(22)

热度(490)

  1. 共54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